花豹燈 Pseudochalceus kyburzi

平常的南美燈魚都是來自亞馬遜河盆中的流域,這次來點不一樣的----哥倫比亞西岸的狠角色。這一片鮮為人知的地方,也是養育著眾多獨特生物的後花園。在高地的分隔下,這片土地的生物逐漸演化獨特的模樣。

花豹燈

稍早之前,香港和大陸的水族市場都分別地引進了批量的花豹燈,而近日也終於引入台灣的水族市場,趁著這個機會應該可以令更多的水族同好認識這種神秘的燈魚吧,因為花豹燈在以前實在是太少見了。雖然花豹燈和彩虹帝王燈 (Nematobrycon lacortei)都分佈在差不多的流域中,即是哥倫比亞西部的 Rio San Juan (聖胡安河)流域,而的確也有混合進口的情況,但這種巧合真的少之又少,所以兩種是否真的混合棲息仍然是未解之迷 (雖然模式產地好像是一樣),不過這種情況也可以作為其確實產地的參考。

在分類上,花豹燈無疑是屬於 Pseudochalceus (擬蜥脂鯉屬) 的物種,屬名是由兩部分組成
(Pseudo + chalceus),Pseudo是擬、偽的意思,而chalceus即是脂鯉科其中一屬的名稱---大鱗脂鯉(即是紅尾平克那個屬),不過這個字在希臘文中也是指銅(copper)的意思,但合併起來時譯作擬蜥脂鯉不是很明白。這個屬的巨大嘴巴(口裂)在脂鯉科中是不多見的,其性格也如其樣子般獰猙。Pseudochalceus (擬蜥脂鯉屬) 算是比較早期建立的屬別,在厄瓜多發現第一種的擬蜥脂鯉後,即是 P. lineatus (亦是屬中的模式物種),並在1863年由 Kner 命名並同時建立此屬。目前為止,擬蜥脂鯉屬共有四個已命名的物種,分別是 P. lineatuskyburzilongianalis bohlkei,四種皆分佈於厄瓜多至哥倫比亞的東太平洋沿岸的河流及山腰地區。雖然花豹燈已經是非常少見,但同屬的幾種不但沒有活體在水族市場或同好之間流通,而且採集難度更高,像是 P. lineatus,文獻記述只出現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。在比較之下,花豹燈已經算是容易取得的物種。

P. kyburzi or P. longianalis ??

至於花豹燈的確實身份為何? 是 P. kyburzi 還是 P. longianalis 呢?  按目前的資料來說,我認為確實是 P. kyburzi。若現在在網路上尋找"花豹燈",基本出都會出現上述的兩個學名,不過在fishbase上有花豹燈圖片的只能以 P. kyburzi 這個學名找到。以命名時間和模式產地來看,P. kyburzi 在1966年發表,模式產地是在哥倫比亞 Río Calima(卡利馬河)的Cauca Valley(考卡山谷),也是在聖胡安河的流域中,那麼這個物種(先對應 P. kyburzi 而不是花豹燈)混在彩虹帝王燈中是有一定的可能性。後者則是1972年發表,模式產地在 Río Guiza 且海拔為240米的一處地方,這裡位於哥倫比亞與厄瓜多爾的邊界,與彩虹帝王燈和花豹燈的產地還相隔很遠呢。以學名來看,P. longianalis 的種小名是長臀(鰭?)的意思,可是並未在花豹燈中觀察出此特徵。不過,最重要的還是當時的發表文獻,P. kyburzi 在 Ichthyologica 期刊被發表時,已經有彩色的實體圖片可作參考,魚隻與花豹燈基本上是一模一樣,所以其鑑定應該沒有太大的爭議。

Pseudochalceus kyburzi 的名稱由來

花豹燈、或是 P. kyburzi,是在1966年由 Leonard P. Schultz 發表及命名,此魚的種名 "kyburzi" 並不是地方名稱或單純的特徵描述,而是一個人物的名稱。Kyburzi (全名 William A. Kyburzi)是一名哥倫比亞的觀賞魚出口商人,這個人最厲害的是他在1958年再次發現了一種鮮為人知的美麗燈魚的活體(先不說是什麼)。這種燈魚在1911年已經由Eigenmann命名,可是在發表後也沒有再找尋到,但偏偏就是由 Kyburzi 再次發現,然後在60年代初正式出口到美國,並登上那時的水族雜誌<<The aquarium>>,令此魚真的首度亮相,這個燈魚就是帝王燈 (Nematobrycon palmeri)。自從他的發現後,帝王燈不但開始進行人工繁殖成為一種熱潮不減的觀賞魚,而且也對 N. palmeri 的物種鑑定作出很大的幫助。為了紀念這個人,Schultz 便利用他的名義為花豹燈名命。

可參考: Aqualog

花豹燈 Pseudochalceus kyburzi

其實花豹燈在很n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在水族市場了,不過如剛才所言,它只能在彩虹帝王燈中找到而且數量和機率都很少。它被改名為"花豹燈",是按照它身體上多個紫紅色的斑點而取名,這個特徵不論男女老幼也是非常明顯的。此魚的口裂在燈魚中可能是最大的,且上下頜滿佈小小的利齒,上唇為紅色,像紅唇可卡燈般。雖然它的身體形狀也許有點像帝王燈,不過花豹燈可是有脂鰭的構造;體側有一條明顯的深紫色的縱帶,在肩位和尾柄前有斷裂,且在尾柄處形成一顆黑點;狀態良好時,背、尾、臀鰭的邊緣呈血紅色,雄魚尤是。身體呈橢圓形,體高隨成長而增高,加上標準體長能達至8公分,令此魚不但顯得更巨大,也更霸氣。依小編的觀察,此魚是有一點點兩性異形的特徵,e.g. 雄魚的斑點更多、各鰭也比較延長而且體高較高。雌魚反之、且體型較小,體色也不如雄魚般鮮艷。

至於在飼養的方面,先說明一下花豹燈並不是一個很適合混養的物種,其貌如其性情般獰猙,貪吃且具有領域性。若真的要混養燈魚,也至少要混養比較大型的種類如 Moenkhausia spp.Astyanax spp.Jupiaba spp. 之類的東西,以降低花豹燈對其他作出攻擊的可能性。據外國網站的建議,花豹燈最好是以群體的方式飼養,而且也必須給予足夠的空間。雖然如此,但花豹燈也不是一隻飼養難度低的物種。按照它的棲地來說,它們主要棲息在溪流之類的環境,所以絕對不會在高溫下也活得好好的,而且對水質也是稍有要求 (高溶氧,污染物濃度不要太高)。花豹燈真的很貪吃,也很會吃,但如非必要請不要給予生餌,以免它出現胃腸道的問題。因為近期來的個體主要是成體,所以適應性還好,不過這個的幼魚並不好搞。若然能克服種種的飼養問題,花豹燈的確是一種漂亮且霸氣的燈魚。

這個體應該是母魚


學名: 凱氏擬蜥脂鯉 Pseudochalceus kyburzi  Schultz, 1966
水族流通名稱: 花豹燈
大小: 標準體長(SL)可達 7.8 cm
產地: Rio San Juan (聖胡安河) 的 Río Calima (卡利馬河)



留言